天空之鏡 NVIS 技術淺談

NVIS_cover

網上圖片


前言

本文由上年年尾寫到而家,難處在於只能齋吹,沒實戰條件。

盡管如此,也將搜集回來的資料分享一下,希望同好喜歡。

NVIS 這個 term,我一直未有為意,在任何專業上,專用詞彙冇一千都有幾百。

畢竟在 home base 做不了 HF 通訊。直至幾年前寫英國考牌試 syllabus 更新一文時,見到高級試其中一項煞有介事註明 NVIS 技術應用 才留意一下。至上年年尾,見到網上有一些廉價的 NVIS 天線套裝,再搜集一些資料發現是一有趣 topic

本文主要綜合網上的一些 NVIS 論文,商業方案簡介,國外資深同好於災區的實戰記錄,事後檢討文章而成。

先導文章則是已發表的 Band selectorALE 系統試用。


Why NVIS

NVIS stand for Near vertical incidence skywave 幾近垂直投射天波。發音不外是四個英文單字 N-V-I-SN-VIS

NVIS 是一種技術,不是一種天線。

NVIS-2-1024x509

Courtesy of https://hamradioschool.com/g9d02-nvis-antenna/

有別於 DXHF 頻率以低角度發射到電離層。NVIS 技術,顧名思義,以接近垂直 (75deg – 89deg) 的角度射向電離層,再折射回周遭地帶。視乎天線效能,發射功率,電離層狀況,覆蓋範圍可達 400km

NVIS 可視為視距外 (泛指VHF,UHF),又未需長距離 DX 通訊內的近區通訊選擇。

現代業餘無線電的應用多是協助於超級颱風災後、洪水氾濫災區設立 ad-hoc 通訊點的支援事務中。

dx_vs_nvis

Courtesy of NVIS communications.

起用 NVIS 而非 DX ,其一原因是覆蓋範圍為侷限於方圓數百公里而已。利於頻譜再用

NVIS 傳播特性接近直上直落,幾乎沒有阻礙關係,訊號衰減較傳統電波傳播少和比較穩定,適合小功率和電池操作的場合。

propagation-nvis-near-vertical-incidence-skywave

Courtesy of

https://www.electronics-notes.com/articles/antennas-propagation/ionospheric/nvis-near-vertical-incidence-skywave.php

這種技術也彌補到高地設立的 VHF,UHF 中繼覆蓋距離不足,頻率特性在低窪谷底收不到的困境。還未計風災高地的設施多已遭受破壞的情況。

DX 通聯又遠過頭,其中的 skip zone 也是將 DX 技術用於近區通訊的死穴。

skip_zone

Courtesy of ROHDE & SCHWARZ Educational Note


講到好美好,那為何不長期固定利用呢。

簡單來說,技術要求要高。

NVIS 使用的是 F2 電離層,為此電波既要穿過 D layer,又不能讓之直飛太空,日夜以至不同季節,電離層狀況,太陽粒子周期等因素所用頻率皆不盡相同。一般只能使用1.8 – 7MHz

nvis_bending

Courtesy of

https://www.hamradioschool.com/post/near-vertical-incidence-skywave-nvis

溝通是雙向的,傳送、接收雙方皆需有相應技術,使用頻率默契等。

幸好,科技先進的今天,現代技術解決了不少這些問題,如實時的電離層頻率響應資料,ALE 技術等。

ion2g

這是 ION2G+ 最新版本的介面,設計越趨成熟 

要用得得心應手,還得理解一點 HF 傳播理論和電離層特性。

籠統有說 HF 傳播途徑有三

image

網上圖片


1/ Line of sight

也稱 Direct Wave。雙方皆可以 HF 直接通聯。然而很少會咁用。既然雙方電波環可直達,那用 VHF/UHFFM 以避開 HF 的噪聲和 HF 的所需的大天線更實際。

2/ Ground wave

也稱 surface wave。當雙方不在 line of sight 覆蓋範圍內,發射的 HF 電波沿著地面傳播出去。這種方式受兩因素影響,地表導電率和使用頻率。地表導電率良好(如海水)和 使用頻率得宜 (低頻為優),通訊距離可達百多 km。一般用於航海的 HF 通訊。

3/ Skywave

天波的應用是 HF 主要途俓,NVIS 也是其中一種。在傳播條件許可下,可作為全球通訊之用。


電離層特性

layer_day_night

網上圖片

D-layer:密度太低不足反/折射 HF 電波,反而會因吸收 HF 電波而影響通訊。日照越大,吸收越多。越低頻越受影響。由於 NVIS 應用必需穿過 D-layer,所以低頻率只能在晚間 D-layer 消失後使用。

propagation-ionospheric-nvis-near-vertical-incidence-skywave-01-svg

Courtesy of

https://www.electronics-notes.com/articles/antennas-propagation/ionospheric/nvis-near-vertical-incidence-skywave.php

另外,發射角度也會受 D-layer 影響。角度越低,穿越 D-layer 路徑越長,衰減(被吸收)越大。

E-Layer,可折射 HF,晚間不會完全消失。不是 HF 主要應用的電離層。

F-Layerskywave 主要應用的電離層。日間,分為 F1-F2 。夜間則會二合為一。

F1-Layer 的高度受眾多方因素影響,如一天中的時間,季節,太陽活動等。低層 F1-layer 主要用在日間短至中距離通訊。

高層 F2-Layer 則用於長距離通訊。

在閱讀 HF 利用電離層的理論時,有三個參數必需理解。

muf

Courtesy of ROHDE & SCHWARZ Educational Note


1/ MUF,max usable frequency。當頻率高於 MUF,會穿過電離層直上太空。

2/ LUF,low usable frequency。當頻率等於或低於 LUF,HF 通訊會因訊號衰減而產生困難甚至中斷。

所以 HF 通訊頻率必需介乎兩者之間。

3/ Critical frequency( CF)。MUF 主要靠 CF 去驗証出來。


NVIS 天線設立

這裡只談一般的設立理論。原因也簡單,佔地太廣,城市地方很難實行。

Dipole

dipole

Courtesy of ROHDE & SCHWARZ Educational Note

1/2 波長的 dipole 掛在離地約 0.2 -0.25 波長的高度。然而,地表的導電性也會影響天線設立的實際高度。遇上乾涸硬地等導電性的地下,可在離地約 0.01-0.06 波長的設立一條與 dipole 平行的 reflector 以增效果。


Vdipole

NVIS-antenna-1024x631

Courtesy of https://w8jxn.org/?p=1650

類似 dipole 的做法,不同之處是只撐起一支竿,中心為高點,頭尾釘在地上,較適合一人操作。也可起用兩條成 90 度的倒 V Dipole 。兩條 Dipole 可對應不同的波長以供日夜不同頻率的使用。


城市環境應用

城市周邊環境,較可行的做法是以靜止車輛為主體,在其前或尾端架起 HF 天線,並屈向天。

nvis-G3

nvis-C1

nvis-G2

這些是 Toyota 直布羅陀分公司網站的資料, NVIS 天線套裝用在 Jeep 上


car_whip

網上圖片

車體經車轆落地,對天線來說是一個電容,天線離車頂的距離也需講究。

hammer_carload

網上圖片

車尾天線屈上天較簡單,但駕離開時需拆走拉線。


另一種的 OTM on the moveNVIS 天線,是類似環狀天線,供車輛行駛時使用。但 100% 商用產品供軍車使用,網上資料不多,得個知字。

otm1


otm2


寫到這裡,想一試身手,還得知道這時可用頻率,如預計需通聯一段時間,還得知後續頻率。在 Internet 年代,這些公開資料早己上網。澳洲政府這個網站是其中一個提供資訊的地方。

https://www.sws.bom.gov.au/HF_Systems/6/5

www.sws.bom.gov

我根據這個網站資料,和天文台日出日落的時間資料,年頭資料搜集時整理了今年11-3日本港不同時段的頻率資料。

設日出日落時太陽在 30 度出現,中午在頭頂 90度,得出這個圖表。

sun_vs_freq

大圖按此

簡單來說年頭太陽最猛烈的中午至 3pm 時段,應用頻率在 10-14MHz,除後頻率回落,低至黎明前 5am 的約 2MHz

留意這是年頭的資料,不應視為每日就是如此。如前文提到,不同季節,太陽粒子活動皆會影響所用頻率。

總結

NVIS 網上資料多的是,天線設立也不止於以上幾種。據電離層資料去設定所用頻率,或以 ALE 系統雙方自動建立通訊頻道需多次測試才有點概念,可視為一長期鑽研的課題。



Posted in Research | Tagged , , , , , , | Leave a comment

無線電與生活 – 家居寬頻由光纖走進無線年代

5G_router

趁短假期寫篇短文,分享最近幫人安裝 5G 家居寬頻 router 的經歷。

Ham radio 借道 Internet ,突破地域阻隔以增加玩味也早已成事。

近月各流動電訊商 (Telco) 大推 5G 家居寬頻,月費號稱低至 $88。有長輩家中寬頻合約到期,sales 不停致電催促續約,話要考慮一下就即多謝長期惠顧可按現價續,咁咪即海鮮價,望俾 d 意見。

我話現價都係貴,幫親左咁耐 ISP 方早已回本。月費只應向下調,仲要侷你要 d 無野好睇既串流平台。睇之無味,又不能棄之減低收費,佢地話呢 d 叫送…

再者,有 d plan 速度去到 500M / 1G。其實家居有乜需求用到這個速度 ? 就算 YouTuberlive 直播都唔需要呢個速度。

遂幫忙問一下這些 5G 家居寬頻詳情,比較一下各方案。重點:

  1. 最低價 $88 只適用於公屋/居屋,另加 $18 行政費。不同 Telco 每月流量不同在 110G-300G 之間。過後按網絡使用公平原則可能向下調低速度。
  2. 非公屋/居屋,月費約 $12X-$14X 。有 d 係無限流量,有d 有限制。
  3. 7日試用期。唔滿意可退回 5G router 作罷。收 $100 sim card 費。
  4. 2 年約完約唔續要歸還 router30 個月約則無需。2年半後,這些 router 都是舊技術的了。無需為個 router 而簽長約。
  5. d 在合約期內可轉兩次地址,有 d 則無此限。有這古怪安排估計是避免家用變商用,又或基站容量不足,要預計客量。但也有說是所用 router 型號的限制。
  6. 無需捆綁其他無謂服務,如串流平台
  7. 光纖入屋的方案是有速度保證,但 5G 家居寬頻沒有,也說不出 min 速度係多少
  8. 5G RouterLan Port,可供沒 Wi-Fi 的電腦接線使用
  9. 有一供應商標榜其頻段最多。係無錯,但不是 mobile 流動使用下,在固定地方使用。這種優勢作用不大


我對 5G mobile 的看法是和 n 年前的曲面顯示屏一樣:先有這種技術再想怎樣將之變為商品。

流動通訊,一般人 4G/LTE 已很足夠用了。有幾多人要 mobile 收發幾百 M data 講白 d5G 我認為係一個滯消產品。然而 Telco 投資了不少,當然希望盡快普及
應用,增加收入。

5G 家居寬頻應運而生。

最後 order set 無地址限制的方案。拿回家初步測試一下,set 回人家已用的 Wi-Fi SSID,好讓一到就 plug & play

安裝簡單,只插入 sim card,上電。如用預置的 SSID,更只需掃描機底的 QR code ok。殘廢餐之極。

speedtest 測試一下上網速度,Downlink137Mbps 至最高近 300Mbps,視乎離 router 距離。平均都可達200MUplink 則只得約十份一,在 10M-27M 之間。

Speedtest


比我用緊的光纖入屋月費平 1/3downlink 速度快起碼一倍。

光纖入屋方案的剩餘所謂優點就是速度保証,上下同速。

之後在長輩家中安裝再試,速度相若。長期,客戶一多是否一樣未知。



總結

近日傳出某沒有 Telco 牌照的互聯網服務供應商 (ISP) 有意買盤,在試了 5G 家居寬頻方案後終明所以。

有線沒落,無線興起。重演家居電話被一人一部手機取待之路。

另在和 sales 聯絡交收時需在地鐵沿線交收。我覆不如在佢地 d 街舖交收。點知對方說優惠只限網上銷售渠道,店舖交收要收正價。他轉頭講解合約內容時,會轉回用公司電話並錄音,保証不是艇仔公司。

到交收時,和那個著住 Telco 制服拖住一喼 router 遊地鐵河的哥哥仔吹下水,謂你他 d 街舖都唔馳點做落去。對方笑騎騎答”係”。

5G 技術,既搞掂了服務單一的 ISP,也令一些街舖走向關門大吉之路。

最後,我要強調我只是一個顧客,不是 sales。以上是我的經歷。歡迎留言討論內容,但不要問 plan 問價,邊間好等。我沒有額外資料可提供。

Posted in 開箱文 | Tagged , , , , | Leave a comment